1非淀粉多糖(NSP)
NSP是植物組織中由多種單糖和糖醛酸經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大多有分支的鏈狀結構,常與無機離子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一般難于被單胃動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分解。非淀粉多糖主要分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膠等)和非水溶性非淀粉多糖(NNSP,如纖維素、木質素等)。由于植物細胞內的營養物質被細胞壁包被,植物細胞壁由各種聚合物組成,含有大量纖維素組成的微纖維,埋在木質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的連續鏈狀結構中,形成穩定堅固而且極其復雜的細胞外殼。飼料粉碎工序難以破壞細胞壁,單胃動物消化酶也無法消化細胞壁物質。因此,植物細胞壁阻止了消化酶與其包裹著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的接觸,降低了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2退化淀粉
玉米淀粉主要為支鏈淀粉,支鏈淀粉在高溫制粒時易糊化,而且部分糊化淀粉在冷卻和貯存過程中發生聚合,形成和蛋白質、纖維交聯在一起的“退化淀粉”。退化淀粉抵抗消化酶的消化,未經消化就轉移到后腸道中,使玉米淀粉回腸消化率降低。添加支鏈淀粉酶,降解“退化淀粉”,可使淀粉回腸末端消化率幾乎提高15%,從而提高肉仔雞的生產性能。
3植酸
植酸(Phytic acid)又稱為肌醇六磷酸酯,廣泛分布于植物性飼料中,其中以禾本科和豆科籽實的含量最豐富。植酸的抗營養作用是因為它在很寬的pH值范圍內均帶負電荷,是很強的螯合劑,能牢固地粘合帶正電荷的Ca、Zn、Mg、Fe等金屬離子和蛋白質分子,形成難溶性的植酸鹽螯合物,導致一些必需礦物元素的生物學效價降低(尤其是鋅和鐵)。因此,飼糧中植酸鹽的含量過高時,可使鈣、鋅等元素(特別是鋅)的利用率大為降低。另外,高含量的植酸可使單胃動物對鈣的吸收率降低達35%。同時,植酸還能與動物消化道中的胃蛋白酶結合,使其活性降低,結果導致蛋白質消化利用率降低。
4大豆抗營養因子
生大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劑、植物凝集素、球蛋白、皂甙、致甲狀腺腫物質、α-半乳糖苷低聚糖、果膠、植酸等多種抗營養因子,對人和動物的生長、健康及生理有不良影響,對嬰兒和消化道發育欠佳的幼齡動物更甚,是限制大豆蛋白營養價值的關鍵因素。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引起動物生長抑制、胰腺肥大和胰腺增生,對家禽影響最大。另一抗營養因子是大豆抗原,其中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b -伴大豆球蛋白,它們引起仔豬和犢牛腸道過敏反應,這是仔豬腹瀉的主要原因。雖然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抗營養因子在大豆熱處理過程中被鈍化,但其中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NSP、寡糖等仍然是影響其營養價值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