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的腿病問題并非只是一個動物福利問題,據估計每年因腿病大約使肉雞行業至少損失200萬英鎊。按照獨立營養師Tony Marangos所作的解釋,一個解決辦法是飼喂的日糧。
盡管肉雞中最常見的腿病大多數與遺傳有關,但是調整日糧礦物質水平和放慢肉雞的早期生長速度能顯著降低該病的嚴重程度。
脛軟骨發育不良和佝僂病是肉雞和其它成年商品雞最常見的腳部疾病。
軟骨發育不良的特征性病變是近端脛跗骨頭(脛部)軟骨塊異常,常見于21-35日齡的肉雞,患病雞不愿走動,即便走動,也是步態蹣跚或僵硬。
佝僂病是腿部虛弱的典型癥狀,其原因是骨的礦化出現非正常地下降。其癥狀包括骨柔軟而有彈性,喙軟且易彎曲,平胸,肋骨與椎骨的連接處呈串珠狀。
當日糧中的鈣和/或磷不平衡或不足時,更容易發生上述兩種疾病。
骨的健康
青年動物和成年動物的骨在代謝上都處于活動狀態,不斷地進行著更新和骨重塑。
腿骨是骨骼中生長最快的骨之一,而且因為其主要功能是支撐體重,所以腿病如此頻發也不足為奇。
一種常見的誤解是骨骼在生長早期就已經長成,且出生頭數周后就不會再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然而,骨骼問題常常發生于生長后期,當肉雞的骨骼受到大量應激的影響后,會對骨的密度甚至是形狀產生負面的作用。
為了能獲得良好的骨強度,日糧中的鈣、磷及維生素D必須處于平衡狀態。骨中的鈣磷比大約為2:1,因此配制日糧時也常采用這一鈣磷比例。
當日糧能提供充足的鈣和磷時,它們之間的絕對比例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當鈣磷中有一方出現不足或過量時,機體的激素或代謝活動就會發生變化,以維持體內正常的鈣磷水平。
根據作者的經驗,飼喂鈣、磷和維生素D平衡的開食料、生長料和肥育料,將有助于防止腿部疾病的發生。尤其是飼喂全小麥日糧時(有時肥育日糧中小麥含量高于20%),更需要添加這些營養素以達到養分的平衡。
生長速度
除礦物質平衡以外,調整日糧以控制肉雞早期生長速度同樣能夠減少腿病的發生。最近的研究表明,體重本身并不是引發腿病的因素。肉仔雞體重調控試驗表明,腿病的嚴重程度與體重無關,而生長速度才是引發腳病的主要因素。
當人們對現代肉雞早期生長潛能進行分析后,發現這一結論是非常合理的。肉用公仔雞僅用7d的時間,可使其體重達到初生重時的300%以上,而21日齡的體重又比14日齡的體重增加了近100%。
如果能對早期的生長速度進行調節而不會影響肉仔雞最終的目標體重,那么由于降低了維持需要,飼料效率應該能夠得到提高,這一概念通常被稱為“補償生長”。
試驗表明,最多可減慢21d的肉雞生長率,而其最終體重受到的影響最小;通過減小維持需要而提高了飼料轉化,可以從由于早期生長放慢而使腳病發生率、淘汰率、落選率和死亡率顯著降低中進一步受益得到補償。
可以通過限飼、控制日糧養分濃度實現控制肉雞的早期生長速度,如果再與限制肉雞進食時間、促使其休息的光照方案相結合,那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2日齡以后,給肉雞飼喂含有較高養分濃度的日糧,可使肉仔發揮出其補償性生長潛能,然后達到其最終的目標體重。但是必須記住要確保日糧含有正確濃度的礦物質。
研究表明,假設肉雞的目標體重為2.6kg的話,那么此飼養方案可以使每千克增重的飼料成本降低多達2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