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依據鈣對蛋雞的影響以及蛋雞養殖中較為成功的鈣添加實例,給出合理補鈣的建議,以期有效提高蛋雞生產性能。
1育雛、育成雞階段
1.1鈣對育雛、育成雞的影響
雛雞、育成雞需鈣量較少,添加鈣主要用于雞的骨骼生長。如果雛雞和育成雞飼料中鈣質不足,不僅會導致雞群生長遲緩,還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輕則出現骨脆易折、變形彎曲,形成軟骨癥,重則發展成佝僂病。如果飼料中鈣含量過多,超出機體的排泄能力,則容易造成鈣鹽在腎臟中沉積,危害腎臟正常發育,影響腎臟的正常功能,阻礙尿酸的排出,引起雞的痛風病。
1.2育雛期鈣的添加
為了充分發揮蛋雞的遺傳性能,育雛期鈣的添加方法:①育雛期使用0.9%-1%鈣添加量,把脛骨長度達86mm、體重達相應日齡標準作為育雛結束的標準(即脛骨、體重雙達標),因為現代蛋雞的培育采用了脛長和體重雙重標準,所以在育雛和育成前期,骨骼的發育(即脛長的增長)最為重要,其次是體重的增長;②鈣的添加時間應將8周延長到“脛骨、體重”雙達標的10周左右(以實際脛骨、體重發育為主);③為了促進雛雞對飼料的研磨、消化與肌胃的發育,建議從15日齡開始設料盤,每周至少3次添加粗石英質砂礫,也可直接額外在飼料中添加2%-3%的粗石英砂礫。脛骨、體重雙達標后,沙礫添加結束,以0.3%-0.5%中等大小顆粒狀石粉取代其功能(顆粒約北方小黃米大小,大小應易喙啄食為宜)。
1.3育成期鈣的添加
育成階段在飼料中鈣的添加量減少為0.6%-0.9%,最多不超過1.0%,因為飼料中含鈣過多,則會降低雞骨骼沉積鈣的能力,重者引起鈣中毒。育成期的鈣具體添加方法:①育成前期飼喂含鈣低的飼料,育成后期飼喂含鈣高的飼料;②決不能提前改成產蛋料(蛋白能量高、鈣高),否則造成鈣的攝入過量,加重腎臟排泄,同時鈣在輸尿管中大量沉積而結石,阻塞輸尿管引起急性死亡。若長時間則使腎臟功能紊亂,導致慢性死亡;③在脛骨、體重雙達標后至性成熟前2周,可以添加0.3%-0.5%較大顆粒的石粉(顆粒以2-2.5mm為宜,即半個黃豆粒大小)。
2蛋雞預產期
2.1鈣對預產期蛋雞的影響
蛋雞開產前適宜的補鈣時間一般為開產前2周,約在18周齡。開產前補鈣時間不能過早:開產前蛋雞對鈣需要量較少,補鈣過早既不利于鈣質在雞骨骼中的沉積,而且影響產蛋時雞對鈣質的吸收利用。開產前補鈣時間也不能過晚:補鈣過晚直接影響蛋雞體況和產蛋量,因為蛋雞產蛋期對鈣的需要量比育雛、育成期高3-4倍,如果產蛋雞開產后再補鈣,蛋雞為滿足產蛋對鈣的需要,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質參與蛋殼合成,時間一長,就蛋雞就會出現鈣缺乏,導致軟骨癥、佝僂病和癱瘓等疾病的發生,直接影響產蛋量。
2.2預產期鈣的添加
由于預產期時間較短(僅2周左右)、害怕濕糞下痢以及添加預產期鈣的時期不容易把握等原因,多數養殖戶在開產后才按照雞蛋的增長率逐漸添加石粉。導致的直接后果:①產蛋率上升緩慢,低鈣日糧抑制家禽下丘腦活動,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引起產蛋率上升緩慢甚至下降;②易發生疲勞綜合征性癱雞,特別對于早熟的后備雞。使用含鈣在1%之內的飼料,其儲存的骨髓鈣僅夠產2-3個蛋的需要,這樣的雞會很快停產或不連續產蛋,高峰上升緩慢,依靠犧牲骨密質供鈣,稍長就會因鈣質缺乏致跛,發生產蛋下降綜合征。預產期鈣的具體添加方法:①使用2周左右高鈣飼料(含鈣2.25%左右)而不會發生腎臟病變或濕糞下痢,事實表明,只要6-8周之前不供給后備母雞蛋雞日糧,不會有腎臟結構改變等副作用的發生;只要育成雞合理控制麩皮在12%之內,且添加石粉注意過渡,濕糞下痢問題不大。②添加時間。嚴格來說,預產期飼料是在性成熟前2周至5%左右產蛋期間使用,但由于我國蛋雞養殖場飼養水平差異較大,開產具體時間不容易預測,所以最好根據雞第二性征,即雞冠開始發育作為由育成低鈣日糧轉為預產2.25%鈣日糧的標志,大約是15-17周齡(時間僅供參考)。
3蛋雞產蛋期
3.1鈣對產蛋期蛋雞的影響
鈣是保證蛋雞高產穩產的重要礦物質元素。蛋雞在產蛋期需要大量的鈣,其中有大約90%的鈣用于骨骼和蛋殼。蛋殼主要由無機物和有機物組成,無機物中主要是碳酸鈣(約占95%),蛋殼品質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日糧中鈣的供應及蛋雞對鈣的吸收利用情況。成年母雞每天維持需攝入鈣0.17g,產一個蛋需鈣2.0-2.2g,而產蛋前半期鈣的吸收率為55%-60%,產蛋后期減至40%,故每產1個蛋需食入4.0-4.4g鈣,但是雞體內鈣只限保留15g左右,按照產蛋需要,母雞體內(包括骨鈣)僅夠產3-4個蛋的所需,所以需要大量補鈣。若產蛋期蛋雞攝入鈣質不足,雞群易患軟骨癥,蛋殼質量和產蛋率隨之下降,并出現一定數量的軟殼蛋和薄殼蛋,在產蛋進入高峰期尤為突出,原因在于蛋殼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雞的骨骼狀況,產蛋雞由于蛋殼的形成而動態地進行鈣代謝。產蛋率高的母雞,如果鈣的供應不夠,4d后就會出現薄蛋殼,繼而肋骨可能塌陷,導致籠養蛋雞骨質疏松癥。日糧中鈣含量的提高并不能進一步提高產蛋率,但可以改善蛋殼重量和蛋殼厚度。然而日糧中鈣質含量超過4%時,嚴重影響雞的生產性能,一方面會引起尿酸鹽在體內蓄積,造成消化不良引起下痢,甚至出現痛風癥狀;另一方面會使飼料適口性變差,雞群采食量和產蛋量減少。
3.2產蛋期鈣的添加
由于季節及采食量、產蛋率、日齡的不同,鈣的需要也有所變化。一般而言,從5%產蛋至280日齡使用含鈣3.0%-3.5%左右的飼料為宜,夏、冬季要合理上調或下降石粉添加。產蛋期鈣的具體添加方法:①鈣源以石粉為主,可單獨放置,任雞自由采食,也可以混于飼料中使用;②應激狀態下,可以添加VC,VC能促進鈣從骨髓中的分泌,還可以活化VD3,不但有助于蛋殼品質的提高,而且還能增加蛋內容物;③280日齡后,提高鈣的添加量至3.8%左右,一般要額外增加1%-1.5%的石粉。
鈣是保證蛋雞穩產高產以及蛋品質的重要礦物質元素,蛋雞在不同階段需采取不同鈣的添加模式。無論采取哪種模式,都需要注意鈣/磷比例,因為磷雖不是蛋殼形成直接所需,但卻為補充骨髓中鈣所必需,任何單方面缺乏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同時,也需要注意VD的添加,因為VD對鈣的吸收和合成起著重要作用。選擇優質鈣源、合理補鈣是有效提高蛋雞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