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麥收割進度的推進,目前除西北部分地區的收獲工作仍在繼續開展外,其它主產區基本接近尾聲。隨著新糧上市速度放緩,新季小麥的價格拐點正在逐漸出現,不過,價格上漲也陷入兩難境地。
小麥價格上行拐點漸現
之所以說小麥價格上行拐點逐漸顯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季小麥收獲收尾,上市壓力減弱。根據相關機構統計的數據,截止6月19日,全國小麥收獲進度已超96%。隨著新糧顆粒歸倉,存儲條件有限的已經出售,入倉的出售心態也不再迫切,地頭糧源減少,基層低價惜售心態增強。
二是儲備力度有增強趨勢。今年小麥政策市的風向非常明顯,第一批公布了93個收購庫點,6月11日又陸續公布了第二批84個增儲庫點,而且庫點收購價格相較維持在高位,對小麥價格形成提振作用。隨著主產區儲備庫的輪換及增儲,導致面粉廠到貨量減少,河北、河南部分大中型面粉廠被迫上調小麥收購價格0.005-0.01元/斤。
小麥價格上漲陷入兩難境地
雖然小麥上行拐點逐漸顯現,但價格上漲可能很難大面積突破1.25元/斤,有點陷入兩難的境地,其原因如下。
一是面粉企業需求難提升。近期小麥價格的止跌反彈,主要源自儲備庫收購的政策托底,而非供需基本面的體現。雖然小麥收獲已經基本完成,但市場仍處于糧源充足的時期,作為最大的需求端—面粉企業,受面粉消費目前仍處于消費淡季,因此,開工率很難大幅度提升。而且,據了解,相較于5月底和6月初,部分面粉企業的開工負荷甚至有下降趨勢。
二是進口小麥對國內小麥價格形成抑制。受國際小麥價格大幅度走低影響,2023年我國小麥進口達到了1210萬噸,屬于近幾年的高點。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2024年進口量可能更多。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4年,5月份我國進口小麥186萬噸,同比增加61%,而1-5月份,小麥累計進口量已經達到了809萬噸,為2023年總進口量的66.86%。隨著近期高溫干旱等因素,未來小麥進口仍有增加趨勢。
三是飼料中替代玉米數量有限。隨著儲備庫收購力度增強,面粉企業收購價格被動上調,預計在小麥價格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對玉米的替代效應有限,有待玉米價格重心繼續上移。
綜上所述,隨著新季小麥收獲收尾,疊加儲備庫增儲的提振,小麥價格上行拐點逐漸顯現,但由于面粉消費尚處季節性淡季,面粉企業的開工負荷繼續呈下行趨勢,限制小麥價格的反彈空間,小麥價格上漲陷入兩難境地,預計短期內小麥價格仍將在1.2-1.25元/斤區間震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