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限制大米出口的政策,讓該出的出不去,最終庫存越來越高,不到一年就難以為繼了。
據中華糧網公眾號消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可能會放寬對部分大米品種的出口限制,以避免在10月份新作物上市后,國內出現過剩的情況。
用大白話說,就是印度政府撐不住了!印度政府限制大米出口的政策,讓該出的商品出不去,最終庫存越來越高,讓自己的肚子越來越漲,難以繼續(xù)承受了。
據報道,印度政府數據顯示,在2024/25年度財年(今年4月到明年3月)的頭兩個月,印度大米出口總量較上年同期下降21%,至290萬噸;同期非印度香米的出口量下降32%,至193萬噸。
而隨著季風降雨的到來,印度預計夏季稻米產量前景樂觀,政府必須想辦法處理過剩的大米供應,以便為新的稻米采購季節(jié)騰出儲存空間。
說實在的,看到這樣的新聞并不驚訝。違背市場規(guī)律搞事情,最終會受到市場規(guī)律的懲罰,并且這個懲罰不會來得太慢。印度政府偏偏就喜歡這么干。
自去年7月下旬,印度宣布禁止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之外的大米出口,之后又決定對蒸谷米出口征收20%的關稅,到現在政策有松動跡象,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隔壁越南說,哥們你別著急啊,拜你所賜,我出口大米價漲量增,正賺得盆滿缽滿呢,能不能再晚幾個月?
據報道,越南海關總署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越南大米出口均價比上年同期大幅上漲18%以上;大米出口量達470萬噸,同比增長10.4%;出口額近30億美元,同比增長32%。
印度政府以“損己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拱手將大米出口份額慷慨相讓。如今終于意識到“老好人”不能這么當,冒著打臉的尷尬,也要將限制出口的政策轉向。
當然,期間還有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6月份印度大選塵埃落定,莫迪總理得以連任。抑制國內通脹高企,是當初印度政府限制大米出口的借口。如今,這塊布已經不需要了。
不得不說,大米這個農產品,再次為通貨膨脹背了鍋。大米說,你印度政府超發(fā)貨幣制造的通貨膨脹,跟我有毛關系啊,可惜不少印度農民不知道這個道理,否則怎么會投錯了選票。
不管怎么樣,印度政府在現實面前,即將作出正確的選擇。知錯就改,態(tài)度還是不錯的。印度取消大米出口限制,對于恢復印度大米在國際市場的出口份額,對于國內種糧農民和貿易商,對于那些依賴大米進口的國家,都會帶來客觀上的好處。
雖然未來仍存極端天氣變數,但此前虛高的國際大米價格,大概率該順勢回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