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的行情趨勢來看,近期的豬價:震蕩調調整——下跌——回彈——下跌。換言之,從現在開始震蕩調整開始下跌,10月末開始反彈,反彈的周期大概率為一個月的時間,然后從12月上旬開始下跌,一直跌,跌的你沒有希望,跌的你開始去產能。
1、《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名單上顯示:阿根廷、烏拉圭、俄羅斯、巴拿馬、巴基斯坦及荷蘭,6個國家的肉類輸華工廠名單,同時荷蘭新增了2家豬肉企業輸華,面對國內市場豬肉充裕的環境下還要進口,寓意為何?
個人能力有限,分析不出來,但是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也要來,肯定是那啥方面的需求,這也變相讓當前國內的行情更是雪上加霜。同時會不會有另外一種可能,已經預見到明年生豬去產能這塊兒,如果市場價格過高,再拿出這些凍品來補充市場呢?而且豬肉也是一種戰略儲備,今年我國除小麥以外的大宗農產品都是一個豐收的態勢,但我們仍然還要大量進口,不排除有這一個猜想。
2、國內總體的生豬產生——豬多、肉多,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集團廠還在瘋狂的擴張,總想逆向思維,在行情低迷時讓自己更強大,然后搶占市場的份額,成為市場的佼佼者,到時候有話語權,但是這種瘋狂的擴張后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風險,因為擴張的背后是資金的支撐和輸血,如果沒有后緒的輸血就會面臨破產的可能。
所以2023年的豬價根本就沒有大漲的可能性,就算是漲價,也是情緒的帶動、二育的入場導致的上漲。而這個上市就是個體的養豬人賣豬的節點,如果還想賭后期的大漲價,不好意思,很有可能讓你走上不歸路。
3、大集團一直在探底,目的就是想讓二次育肥“入套”,現在就能看到已經零星的二育開始進場,但還沒有大量入場,說明價格還沒有跌到他們的心理價位,所以豬價還要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這樣才能吸引二育的目光,導致他們大量入場搶豬,集團再進行騷操作的配后,養殖戶再借勢惜售,才能讓豬價有一次“回光返照”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