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11月下旬的大跌后,12月12日午后生豬期貨出現大幅拉升,主力2401合約盤中一度漲停,尾盤有所回落,最終收于14640元/噸,當日漲幅2.77%,相較于12月6日的低位每噸上漲近1420元,5個交易日漲幅7.5%。業內人士表示,從盤面上看,短期內價格存在超跌情況,資金進場抄底。與此同時,市場對年前行情仍抱有一定期待,這也觸發期現貨價格出現上漲。
“近期由于生豬疫情,北方育肥豬受損,仔豬價格小幅反彈,而且北方地區降溫降雪天氣也增加了生豬出欄及物流運輸的難度,屠宰場也有增加收豬計劃,現貨市場企穩反彈。”業內人士表示。
市場看多情緒被點燃
“近期全國大面積降溫降雪天氣出現導致市場對后續生豬運輸及需求產生變化,或導致生豬運輸困難,以及居民端或出現提前囤貨動作。目前南方等地氣溫已經降至合適的腌臘溫度,市場對后續需求有相對較好預期。”一德期貨分析師侯曉瑞表示。
與此同時,侯曉瑞表示,供應端拋售情緒的緩和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場認為后續供應壓力陸續緩解,且前期豬價已經跌破13元/公斤一線,市場情緒變化會對豬價波動產生較大擾動。而且此次期貨提前現貨見底回升,部分合約漲幅高于現貨,在絕對價格低位的背景下,市場看多情緒較易被點燃。
據了解,目前2403作為生豬主力合約,11月下旬由15000陸續增倉下行至12月初的13500附近,預計空頭平均成本在14500附近,跌至低位后市場情緒有所分化,前期空頭陸續有止盈動作,多頭抄底意愿逐步增強,期貨由13225一路增倉上行至前期15000附近價格,本輪抄底多頭成本預計在14000左右。多空成本差距不大,且勢頭相當,后續行情走勢還要依靠現貨走勢來看。
“期貨價格在11月大幅下跌后,01和03合約的價格基本平水現貨,估值偏低。近期,受到降溫降雪天氣影響,市場對生豬市場的反彈預期較強,并且11月生豬疫情造成北方地區仔豬/育肥豬損失,市場擔憂仔豬損失后引發的出欄斷檔問題,因此近月合約有明顯反彈。”中信期貨分析師李藝華表示。
創元期貨分析師陳仁濤也表示,現在基本面確實出現了一些變化,特別是產能去化加速,11月份能繁母豬環比降2%,可以說是超預期。據涌益咨詢,11月樣本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減1.57%,較上月擴大0.72pct。據Mysteel數據,11月樣本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減1.92%(123家規模場存欄環比—1.92%,85家中小散環比—2.04%),同比減3.29%。在經營壓力不斷積累和冬季疫病多發背景下,行業產能去化明顯加速。
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是關鍵
近年來,豬肉價格頻繁出現“過山車式”的波動,“豬周期”反復出現,對養殖戶的收入以及市場供給的穩定帶來許多不利因素。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認為,導致我國豬肉價格頻繁出現“過山車式”的波動,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對豬肉生產和消費供求規律把握不準。豬肉價格便宜殺豬,豬肉價格強勁大量養豬,豬肉短缺或供應過剩與消費者需求相脫節。
另據姜文來分析,從生產模式來看,我國生豬生產“一家一戶”模式已經退出市場,規?;B豬是生豬生產的主旋律,特大規模養殖場也在不斷出現。另從市場需求來看也呈現新的變化:一是高品質的豬肉需求逐漸增多,對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消費者對豬肉新鮮度追求更高,消費者對新鮮豬肉需求遠高于凍豬肉,對豬肉生產者及時適量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消費者對豬肉消費意愿逐漸發生變化,在消費結構中,牛羊肉和禽類肉逐漸增加,這對豬肉生產者產生重要影響。
基于這些新變化,姜文來建議,生豬養殖企業不僅要注重把握生產規模,更要深入研究豬肉供求規律的變化,準確把握市場走向。消除“豬周期”,建立持續穩定的豬肉價格體系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的期盼。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教授李春頂表示,最近幾年,豬肉價格呈“過山車式”的波動,其深層次的原因,一是與養殖業周期性特征有關。養殖和供應之間,實際上在決策和產品上市中間有一個不同的時間差,其供給可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是根本原因。二是豬肉屬生鮮類,有保鮮時效性要求,其儲存、保鮮都需要一定成本和技術,一旦上市之后,在短期內必須消耗掉。三是豬肉等大宗農產品,具有期貨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價格,但與此同時,也放大了投資和投機行為,放大了價格波動所帶來的一些風險。這些特征導致市場供需失衡。
怎樣保持豬肉價格在合理范圍內波動?“關鍵是實現供需平衡。”李春頂建議,首先,政府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養殖戶的收益和積極性。其次,通過一定的儲備調劑余缺,解決市場供需不平衡和不穩定問題。再次,要有替代和其他商品的儲備和應急方案,當價格發生變化時,有應急替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