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當地時間6月7日發布《2024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報告指出,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再創新高,水產養殖動物類產量首次超過捕撈漁業動物類產量。
全球產量數據
1.總產量
水產養殖動物產量首次超過捕撈漁業動物產量,占水生動物總產量的51%。
捕撈漁業動物產量為91.0百萬噸,其中內陸捕撈為11.3百萬噸,海洋捕撈為79.7百萬噸;
水產養殖動物產量首次超過捕撈漁業動物產量,達到94.4百萬噸,其中內陸水產養殖為59.1百萬噸,海洋水產養殖為35.3百萬噸。
食用比例:水生動物總產量的89%用于供人類食用;
人均消費量:2022年人均消費量達到20.7千克;
歷史數據:1961年為9.1千克,2021年為20.6千克;
增長因素:供應量增加、保存和分銷技術進步、消費者偏好變化及收入增長。
出口額與出口量:
·2022年,水生動物產品出口額為192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19%,創歷史新高;
·出口量占總產量的38%;
·水生動物產品出口額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9.1%,占商品貿易總額的1%。
生產數據分析
1.捕撈漁業
內陸水產養殖:從1990年代的12.6百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59.1百萬噸;
海洋水產養殖:從1990年代的9.2百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35.3百萬噸;
合計:水產養殖總產量在2022年達到94.4百萬噸。
食用與非食用:
·食用:2022年水生動物用于食用的總量為164.6百萬噸;
·非食用:2022年非食用水生動物產品為20.8百萬噸。
出口量:
·從1990年代的39.3百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70.0百萬噸;
·出口量占總產量比例:2022年為37.6%。
出口額:
·從1990年代的46.6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922億美元。
水產養殖:就業人數從1990年代的12.1百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22.1百萬人。
捕撈漁業:就業人數從1990年代的24.4百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33.6百萬人。
不明部分:就業人數從1990年代的7.2百萬人減少到2022年的6.1百萬人。
從1990年代的4.5百萬艘增加到2010年代的5.0百萬艘,2022年為4.9百萬艘。
漁業和水產養殖業趨勢分析
供應量增加:技術進步和管理改進使得水產養殖產量大幅增長,特別是在內陸和海洋水產養殖領域。
保存和分銷技術的進步:冷鏈和運輸技術的提升使得水生動物產品更容易保鮮并廣泛分銷。
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推動了對水生動物產品的消費。
收入增長:全球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更多消費者能夠購買和消費水生動物產品。
水產養殖業:顯著增長,尤其是在亞洲地區。該地區的水產養殖業生產量占全球總量的絕大部分。
技術創新:包括基因工程、疫苗開發和飼料優化等新技術,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政策支持: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政策支持,促進了水產養殖和可持續漁業的發展。
環境影響:需要更加關注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采取措施減少污染和資源消耗。
市場準入:中小型生產者在進入國際市場時面臨的標準和認證問題。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對漁業資源和水產養殖環境的影響,需要全球合作應對。
(來源:《2024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