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的谷物市場,出現了小麥和玉米聯袂上漲的行情,從價格上漲的驅動邏輯來看,既有各自的市場特點,也是相互作用的結果。隨著市場預期的逐漸兌現和7月份的到來,玉米和小麥價格漲勢還能繼續嗎?本文將做簡要分析。
6月,玉米、小麥價格聯袂上漲
首先,我們來說說玉米。進入6月份以來,雖然兩大主產區(東北、華北)的玉米價格均出現了上漲,但從漲幅上而言,差距也是非常明顯,華北玉米價格的漲幅遠大于東北地區。
東北方面,由于價格和華北倒掛,導致東北糧源外發受阻。另外,隨著價格的上漲,銷區飼料企業對處于相對高位的東北玉米接受度下降,對東北玉米價格支撐力度有限。截止6月24日,東北地區玉米均價較月初上漲不足20元/噸。
華北方面,隨著售糧進度的推進,目前基層余糧逐漸轉至貿易環節,在存儲成本提升的同時,6月份華北地區又處于麥收期,由于貿易商購銷重心在小麥,玉米市場購銷活動較為清淡,疊加中旬開始小麥價格在增儲政策市的帶動下開始上漲,小麥價格的上漲對華北玉米價格上漲也“功不可沒”。
隨著華北地區市場供應收緊,深加工企業到車量持續低位運行。根據機構統計的數據,截止上周末,山東深加工企業晨間平均到車量345輛,和5月份相比,下降了近40%。
為了促收,深加工企業提價操作明顯,收購價格較月初上調了大約100元/噸,漲幅明顯,這也帶動了周邊市場玉米價格的上漲。
對于小麥而言,目前處在面粉消費淡季,近期價格的上漲,更多是受到了收儲政策的影響,從連續多批次收儲動作來看,國家托底效應十分明顯,對小麥價格形成底部支撐。但從近幾日的上漲情況來看,前期領漲的江蘇等地,上漲趨勢開始放緩甚至停漲,而前期河北、山東等價格洼地,仍在補漲。
7月份漲勢還能繼續嗎?
進入7月份以后,玉米兩大主產區均完成糧源向貿易環節的轉換,伴隨著糧源消耗,國內玉米供應進入“青黃不接”的時期,疊加存儲成本的遞增,對玉米價格形成底部支撐。
而且,近期天氣因素也利多玉米價格,東北積溫偏低導致春玉米漲勢不盡人意,華北地區夏玉米播種時間推遲,二者均會導致新季玉米的收獲時間預期推遲,也意味著陳糧的供應時間拉長,給貿易商挺價惜售的心態形成支撐。因此,預計7月份玉米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但從需求來看,對7月份玉米價格的上漲,我們不應抱有太高的預期。首先,從下游的原料庫存來看,目前飼料企業的平均庫存大約在30天左右,而深加工企業的平均庫存在20天左右,都處于年內的相對高位,下游補庫需求積極性下降,需求端對玉米價格支撐不足。
其次,隨著玉米價格和小麥價格價差的縮小,替代窗口打開后,7月份預計飼料中小麥替代玉米的量進一步增加,飼料企業對相對高價的玉米接受度有所下降。而且,在生豬存欄量明顯下降的情況下,需求也難明顯放量。深加工企業在7月份夏季檢修的動作也會增多,也限制玉米需求的提升。
小麥方面,目前政策市對小麥價格底部形成支撐,但終歸要回歸市場的供需基本面。隨著各地補庫操作逐漸完成,后期收儲量也將逐漸下降。因此,在小麥糧源供應充足、目前尚處于面粉消費淡季的情況下,小麥價格在1.25元/斤左右的阻力較大,持續漲價的動力不足。
綜上所述,進入7月份以后,伴隨糧源收緊和貿易商挺價心態增強,玉米價格仍有上漲預期,但需求端表現平平以及小麥替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價格的漲幅。而小麥價格隨著政策市場效應的逐漸減弱,在小麥供應充足的前提下,上漲動力減弱,疲軟態勢開始逐漸顯現。
來源:新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