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30日,全國豬價迎來6連漲。6月的最后一天,豬價更是“火力全開”,全國大面積飄紅。數據監測顯示,6月30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為8.98元/斤,均價即將重回9元/斤大關。截止目前,廣東、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福建、江西、湖北、河南、河北、陜西、北京、上海、天津等14省市區再次漲破9元大關。其中,廣東、江蘇最高漲至9.6元/斤。
此前,豬價回落使養殖端出欄節奏加快,導致豬價順勢下跌,月底隨著出欄目標完成,規模豬場出欄節奏放緩,豬價形式逆轉,部分地區上漲0.5元/公斤,全國均價直沖18元!
6月以來,生豬市場波動加大。截止6月24日生豬價格為17.48元/公斤,相比6月11日創下的19.3元/公斤階段高位,降幅超過10%。
然而,在5月下旬豬價快速上行階段,二級市場豬肉板塊就開始調整,和快速上行的豬價形成了“剪刀差”。
機構認為,二級市場的先行走弱,反映出對于本輪“豬周期”的預期存在分歧,與過去養殖行業帶來的“肌肉記憶”有關——2022 年豬價大起大落、2023 年全年虧損,壓低了產業內對于高豬價的想象,因此出現了“豬價越漲,市場越猶豫”的情況。
然而,有人悲觀,有人樂觀。在板塊持續回落階段,大量資金堅定布局。以畜牧養殖ETF(516670)為例,自5月21日以來份額大增2.54億份,增幅近30%,連續24日份額增長。
近期豬價調整,綜合機構觀點來看,短期供給增加+消費表現不佳,是近期豬價承壓下滑的關鍵。
海通證券認為,豬價沖高回落,主要為短期供應端在跌價趨勢下出欄增加,集團場追趕銷售進度集中出豬,加之北方部分區域前期壓欄、二次育肥群體集中出欄增加供給所致。
需求端來看,根據申萬宏源研報,上周樣本屠宰企業日均屠宰量12.64萬頭,周環比回落3%,已降至較低水平,部分工廠屠宰訂單水平接近年后開工低位,也驗證了當前需求端極為疲軟之現實。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二育出欄加快,二育補欄卻有所放緩,養殖端多數處于觀望狀態,市場認為反映出養殖端偏謹慎情緒。
在三方平臺調研中,有養殖戶直言,對于后市價格的波動情況仍存顧慮,其中包括接下來可能持續的惡劣天氣。
天風證券分析指出,南方雨季為豬病高發期,持續降雨影響消毒效果,高溫高濕豬只易出現應激,雨水沖刷易導致病毒擴散;北方高溫亦加快行業生豬尤其肥豬出欄進度,如通風降溫等應對措施不及時,很容易引起畜禽機體產生熱應激,導致抗病力下降,引發各類疾病發生。
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介紹,若豬病發生,則生豬短時出欄量增加,對短時行情有利空影響。但生豬提前消耗,對未來行情有利多支撐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與天氣影響相比,決定價格走勢主基調的通常是整體產能。而市場目前的“弱預期”,反而可能帶來“預期差”。
浙商證券指出,市場對豬周期心存疑慮,認為漲價不可持續,依據是短期豬價的加速脈沖主要是由壓欄、二次育肥所致,并非供應減少的結果,擔心出現類似2022年豬價大起大落的局面。
該機構分析認為,從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累計去化8.5%,對應2022年10月份生豬價格突破27元/公斤,較之前豬價底部實現翻倍上漲,而從2022年末至2024年4月,能繁母豬存欄已經累計去化9.2%,對應未來豬價上漲空間或將更高。
無獨有偶,中郵證券表示,本輪去化已低于上一輪周期的低點,同時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全國新生仔豬數量同比下降7.0%。能繁存欄和新生仔豬數據均表明下半年生豬出欄量將明顯減少。預計下半年豬價易漲難跌,且行業盈利持續時間或超市場預期。
基于能繁母豬持續下行帶來的產能端相對低位,銀河證券認為下半年豬價存在維持相對高位的基礎,且具有更長時間豬價演繹的可能性(2025年),而非簡單的類比2022年行情走勢(2022年4-10月)。
濟南時報相關報道觀點也趨同,長周期看,畜牧管理部門對三季度和四季度豬價偏樂觀。一方面,從產能數據推算,下半年生豬供給將明顯減少,而消費端在高溫天氣過去之后會逐步好轉,生豬供需缺口逐步體現或帶動豬價上移。
另一方面,進口收縮,有利于國內生豬生產。豬肉進口量下降也給市場帶來了一定供需關系改善,據海關總署統計,1-5月份豬肉及豬雜碎進口量為93萬噸,同比減少28.6%;其中豬肉進口43萬噸,同比減少47.1%。
來源:綜合新牧網、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