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印尼將對中國商品征收最高200%進口關稅”消息影響,近日棕櫚油大幅上漲帶動菜油走強。昨日,菜油主力合約大漲3.56%,增倉超過3萬手,總持倉達到32.6萬手。
日前,印尼貿易部長表示,印尼將對從鞋類到陶瓷的進口商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稅,以保護印尼本地市場和產業,特別是服裝、鋼鐵、紡織品等行業。
中州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吳曉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印尼的稅收計劃引發市場擔憂,棕櫚油大漲助推了菜油的上漲。
“本周油脂板塊強勢拉漲除了受到印尼擬對中國部分產品征收進口關稅的消息刺激外,原油價格的走強也對植物油市場有所提振。”國元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劉金鷺表示,上周末種植面積報告的利多與庫存報告利空相抵,美豆市場繼續尋底,于成本端限制國內油脂油料品種上方空間。
“事實上,自4月23日菜油因歐洲菜籽遭遇霜凍大漲之后,菜油在三大油脂中回調幅度最大,幾乎跌至歐洲遭遇霜凍前的價格位置,因此利空因素計價已經十分充分。”吳曉杰說。
據國聯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蘇亞菁介紹,目前歐洲菜籽處于收獲期,市場調研反饋減產幅度較大,再次引發市場擔憂。戰略谷物公司預計2024/2025年度歐盟菜籽產量1780萬噸,低于之前預計的1794萬噸。
歐盟委員會將2024/2025年度歐盟菜籽產量下調至1883萬噸,較去年減產89萬噸。法國交易員稱菜籽長勢糟糕,主要因為過度降雨導致結莢不飽滿。市場密切關注歐洲菜籽產量后續的調整情況,若減產幅度大于市場預期,將支撐菜油進一步走強。
不過,目前全球菜籽主要視線依然在加拿大菜籽新作的種植進度上。劉金鷺分析稱,加拿大統計局發布最新的種植面積顯示,預計2024/2025年度油菜籽播種面積為2200萬英畝,環比調高40萬英畝,高于市場預期2152萬英畝,同比小幅減少10萬英畝。目前產區降水及氣溫預期較利于新作生長,單產預期相對較為樂觀,新作容錯率尚可。
“雖然加拿大菜籽播種面積較此前上調61.3萬英畝,優良率較好,但生長滯后或將造成收獲延后,且后期天氣情況仍存在不確定性。此外,澳大利亞、烏克蘭菜籽產量同樣遭遇下調,主要是受澳大利亞播種面積減少和烏克蘭前期霜凍多雨天氣的影響。”蘇亞菁說。
國內來看,三季度國內菜籽供應表現維持充足格局。劉金鷺表示,此前加拿大菜籽價格回落,國內進口菜籽成本壓力松動,油廠壓榨利潤有所好轉,提振后市菜籽進口。據調研統計,7月到港預計為52萬噸,沿海油廠7—9月菜籽船期的船數均在8條左右。供應端預期寬松,而當前處于菜油消費淡季,近期菜豆、菜棕價差有所修復,菜油消費替代后勁不足,預計菜油將維持累庫預期。
“7—8月進口菜籽供應預期已被市場充分交易,菜油基差企穩上漲,前期期現套利行為減少,盤面壓力減輕。6月菜油價格下跌后帶動下游需求增加,兩廣地區油廠的菜油合同增長至高位,現貨補庫積極,需求良好支撐價格上漲。”蘇亞菁補充說。
展望后市,吳曉杰表示,從3—6個月的時間長度看,油脂的供需是大體平衡的,并不存在大漲的條件。大豆豐產帶來的豆油和棕櫚油增量完全可以滿足全球油脂需求增量,在此背景下,菜油的上行空間受限,投資者需要警惕追漲風險。
劉金鷺認為,近期菜系供需面驅動有限,加拿大菜籽種植進展正常,缺乏天氣炒作空間,國內菜籽供應充足,價格驅動以跟隨棕櫚油及豆油消息面運行為主。不過,由于本輪印尼關稅政策尚未落地,謹慎看待菜籽油本輪走高行情,在政策落地前宜觀望為主。
在蘇亞菁看來,菜油中長期上漲趨勢已形成,重點關注加拿大天氣和歐洲菜籽產量情況;棕櫚油供應偏緊和近月買船偏少同樣支撐油脂板塊偏強,但國內菜油高庫存問題仍存,或階段性成為菜油上漲的掣肘因素,策略上建議菜油以逢低做多為主。
來源:期貨日報